这一章,笔者将与大家分享 “矩阵与信息茧” 的一些基本观念,“矩阵” 是一个既复杂且深刻的话题,需要用上几个章节才能讲的比较清楚。今天,笔者对它们作一个概述,以便大家能够理解 “元学基本理论” 的构建、观念和内容。更详细的内容会在相关的章节里分享。

为什么人类对宇宙、地球、外星文明乃至人类真正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 “矩阵” 和 “信息茧” 就是主要的 “元凶”。在本章节中,笔者将集中与大家分享,为什么我们人类,无论你是谁,几乎没有例外,都会无可避免地受到 “矩阵” 和 “信息茧” 的影响,而这些复合连环效应将会让你瞠目结舌。

什么是矩阵?

“矩阵” 是一个数学术语,指的是一种数学结构,是由一系列排列成行和列的数字、符号或表达式组成的矩形数表。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和科学领域,如线性代数、物理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矩阵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广泛应用,例如在线性代数、统计学、物理学的变换表示等领域。矩阵的操作包括加法、乘法、转置等,并在数学、环境或地球系统科学、工程的许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矩阵甚至可以应用到科幻或超自然概念,计算机科学,和宗教或哲学等等。

对数学矩阵有兴趣的朋友或对它不熟悉的观众,请在本文底部参阅更多关于 “矩阵的基本类型”、”矩阵的层次”, “矩阵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的描述”。你也可以从网上查找类似的解释。故此,笔者不想花太多时间解释它,笔者只想重点分享一下网上没有的部分。

为什么要谈矩阵?

相信不少人看过或知道 “黑客帝国 (Matrix)” 的电影。也有人把它翻译为 “骇客任务”。 ”Matrix” 被译名为 “黑客帝国” 或 “骇客任务” 是因为电影剧情所需。它的直译应为:”矩阵”。

该电影讲述了人们被囚禁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对真实世界一无所知。 电影希望透过动作和视觉效果的形式,传达了对科技和人性关系的复杂看法;对于现实、虚拟实境、自由、控制和人类存在的深刻哲学思考。这正是笔者要谈矩阵的用意。

我们人类所认知的矩阵,是一种数学结构,所有一系列排列成行和列的数字是使用者设定或给予的;笔者将要谈论的矩阵是早已存在的,至少是有一部分矩阵甚至是与宇宙同步形成。矩阵内的所有行、列的数字,包括其振动频谱、物理、数学等常数,和变量所组成的矩阵已分布其中。

这些究竟是 “自然” 的杰作,还是上帝无形之手的创造? – 这才是笔者 “自然法则” 讲座的重点

矩阵分类

为了把矩阵讲清楚,笔者把矩阵细分为:”自然矩阵“、“人工矩阵“、 “生物矩阵” “精神矩阵“

  • 自然矩阵 – 主要是指 “地域矩阵“, 如:恒星、行星、国家,乃至家庭;
  • 人工矩阵 – 主要是指 “文化矩阵“, 如:语言、信息、信仰、习俗等;
  • 生物矩阵 – 主要是指人的身体复合体;
  • 精神矩阵 – 主要是指意识或心智/精神复合体

上述的,从宇宙超大统一体、到最小的家庭为 “地域矩阵“;社会、文化、宗教、政治、科技等影响思维和意识为 “信息矩阵”;身体复合体,即遗传学所指的生物DNA为 “生物矩阵“;心智与精神复合体为 “精神矩阵“。 “生物矩阵” 与 “精神矩阵” 是另一个极其复杂的话题,笔者将把详细的内容放到第五章 “生命形态” 里相关的讲题中讨论。以下是一般性的概述:

地域矩阵

地域矩阵有分大中小地域矩阵。你可以把宇宙理解为一个统一体的超大矩阵。每一个密度、宇宙元和宇宙次元都是一个大矩阵里的子矩阵和子子矩阵……如此类推。

宇宙超大矩阵包含了可观察,与不可观察的时空矩阵、恒星与行星矩阵;存有生命的行星则包含了地域矩阵,如:国家、州/省、县、市、区、乡、镇、村和家庭……等大中小矩阵。较大的矩阵包裹着较小的矩阵,一个包裹着另一个,层层叠叠,犹如俄罗斯套娃 (Matryoshka Doll)。

我们共同的地球并非这个宇宙中唯一的文明,更非唯一的矩阵。在这个广袤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生命和生命形式。地球与人类属于其中一种恒星和恒星文化。每个文化和行星都可能有自己的矩阵。而所有这些文化和行星都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超级矩阵中,这个超级矩阵包括物质和灵性领域。

灵性领域又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笔者计划在稍后相关的章节中另外分享。此略。

行星矩阵

宇宙是一个无限大的统一体,它包含了 “时间/空间” 与 “空间/时间“;时间/空间 – 是纯能量的空间,它也被称为精神或 “以太 (Ether)” 空间、不可见的或形而上的空间;空间/时间 – 则指是物理空间,可观察的空间。为了演化目的,这些空间又被设计成拥有不同的密度、宇宙元和次元空间。

每一个星系,如银河系都是一个超大的矩阵;每一个行星系,如太阳系都是一个大矩阵,它包含了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每一个行星,如地球,实际上就是一个行星矩阵。它是由一组特定的振动频谱与物理、数学等常数和变量所组成的矩阵,并拥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规律与属性

存在任何一个矩阵内的物质和生命 (包括他们的感官系统) 都具有与该矩阵内的振动频率相吻合 (为什么我们的感官系统难以看到来自不同密度的生物,如灵体或外星人正是此理)。

星际穿梭, 无论是通过 “自然传送门” 或 “人工传送门“,都必须作升频率或降频率的处理,并与目的地频率达成一致性。

地球矩阵

如果说地球是一个大矩阵的话,那么是如何划分的呢?笔者认为,地球矩阵由两个人工矩阵所组成: 一个是范艾伦带和舒曼共振;另一个是月球。

范艾伦带

我们可以把地球矩阵理解为 “范艾伦带 (Van Allen Belts)” 之内的 (包括地球) 空间。范艾伦辐射带是一种环绕地球的带状结构,主要分为两层:

  • 内辐射带:距离地球表面约 1,000至 12,000公里,主要由高能质子组成。
  • 外辐射带:距离地球表面约 13,500至 58,000公里,主要由高能电子组成。

这些辐射带形成了一个 “甜甜圈” 状的区域,环绕在地球的周围。地球位于这些辐射带的中心区域。

舒曼共振

地球表面还存有另一种保护罩:舒曼共振 (Schumann Resonance)。舒曼共振是一种由地球表面和电离层之间形成的共振腔内的电磁共振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要求两个基本条件:

  • 电离层:一个高导电性的层,类似于地球的电离层。
  • 大气层:一个可以传导电磁波的介质,类似于地球的大气层。

电离层的高度随时间、地理位置和太阳活动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通常来说,电离层从地球表面以上大约 50公里(约31英里)开始,延伸至约 1,000公里 (约620英里) 高度。电离层分为几个主要的层次,每个层次的高度范围不同:

  • D层:大约位于 50至90公里 (31至56英里) 之间。
  • E层:大约位于 90至150公里 (56至93英里) 之间。
  • F层: 大约位于 150至1,000公里 (93至620英里) 之间,并进一步细分为 F1 层 和 F2层。

注:电离层的分层命名始于D层,并没有 A、B、C 层。

电磁波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共振,形成舒曼共振。因此,舒曼共振涉及的共振腔大约在地球表面到电离层之间的这个高度范围内发生。

范艾伦辐射带不是所有行星都有的现象,舒曼共振理论上可以在其他具备类似条件的行星上出现,但具体形式和频率可能有所不同。

读者们是否还记的,笔者在《真相、实相及悖论》一文里分享过:”范艾伦辐射带” 和 “舒曼共振” 的描述?我们认为,太阳风和宇宙的辐射射线对人类的影响远少于控制地球震动频率的矩阵。范艾伦带的作用远超出了我们地球科学家们所理解的范围。

真相是:范艾伦带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地球震动频率的矩阵;舒曼共振最主要的作用是反映了地球上集体意识或集体无意识的振动频率 – 笔者将留待与此相关的话题里再作详细分享,此略。

人造月球

月球并非自然形成的地球卫星,而是一艘人造 (Artificial) 母舰, 是一艘如行星大小的大型飞船的巨大残骸。月球大约 12,500 年前的提亚玛特 (Tiamat) 战争中被摧毁。

起初,月球被利用来平衡地球由于40个昼夜不停的滂沱大雨所造成大洪水的破坏而导致导致其地轴倾斜并极移的状况。由于这部分内容超出了主题,笔者将会在相关的章节中进一步分享。

今天,月球也充当了如范艾伦带的功能,变身为维护地球的地球磁层频率,从而控制和维持地球3D矩阵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运行。

文化矩阵

矩阵不但包含了地域,它还包含了文化。文化与文明程度相关。文明程度与密度或振动频率是对等的关系。

每一个星球的文明包含了民族、语言、信仰、习俗、科技和政治等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在元学里,矩阵主要是用来表示:所有的智慧生命的意识,不但会受到其所在地域的影响,他们也同时会受到其他恒星文化和灵性领域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文化、信仰、习俗、科技和政治等的影响,并逐渐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确切地说,是 “矩阵价值观”

以人类为例,我们在自然的状态下形成了与地球振动频率相契合的社会、文化、宗教、政治、科技等思维和意识矩阵;所有在该矩阵内流通的信息则被理解为 “信息茧 (Information Cocoon)”, 你可以把它们简单地理解为该矩阵内独特的 “世界观“、“人生观” 和 “价值观“

在这些矩阵内所有 “发明” 和建立起来的东西,主要是被用来作该矩阵内学习与体验之用。其实,这些我们认为的发明、实用知识和尖端科学,不断地在本星球和其它同等密度的星球上重复发生。因此,绝大部分东西,当然也包括科学知识,并不一定适用于其它矩阵

笔者无意淡化科学家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只是道出真相而已 – 这正是老子的 “无为” 的真义所在!

科技迅速发展乃第三密度演化的必然过程。然而,第三密度演化的主题并非科技,而是个体通过 “社会交往与体验” 去学习 “爱于理解”;从而找出自己 “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并选择和践行自己的道路。不了解这些,行星集体意识无法得到提高,个体也无法毕业于第三密度。这是另一个重要话题。笔者将留待与此相关的话题里分享。此略。

信息矩阵

信息矩阵 (Information Matrix),也被理解为:讯息或资讯矩阵。顾名思义,讯息矩阵是一种表示和处理资讯关系的工具。它可以用来展示和分析资料中的各种关系和模式。矩阵的结构使得它在资料分析、机器学习、网路分析等领域非常有用。它主要关注的是资讯的组织和处理方式,而不是讯息的传播和影响。

与信息矩阵相关的还有:”讯息茧” 和 “回声室“。讯息矩阵、讯息茧和回声室是与讯息传播和处理相关的概念,虽然它们有不同的重点和应用,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以下是这些概念的解释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讯息茧

信息茧 (Information Cocoon/Bubble): 是指人们在网路和社群媒体上所接触到的讯息与自己的观念和信念一致,从而形成一个 “资讯茧房”。这种现象导致人们难以接触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增加了认知偏差,并可能导致社会的极化。讯息茧关注的是资讯获取的选择性和由此带来的视野狭窄问题。

回声室

回声室 (Echo Chamber) 效应: 是指讯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被反覆传播和放大,导致成员之间的观点更加趋同和极化。这个系统内的成员不断重复强化彼此的观点,排斥外在不同的声音。回声室强调的是讯息的重复和放大效应,以及群体内部的同质化倾向。

一般而言,“资讯茧房” 和 “回声室效应” 既可能由自己内部主动,或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也可能存在被动、非自愿、被外部干预下所形成的。

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 “矩阵信息的传播渠道” 的朋友,请参阅本文底部 “参考二”。笔者也不想花太多时间解释它们。笔者只想重点分享一下它们在元学上的不同观念,以及它们对于生活在矩阵内的实体,包括对人类的影响。。

一切皆与振动频率对齐相关

在元学里,信息矩阵被理解为矩阵内的所有信息均与该矩阵的震动频谱相互匹配、相互对称,和对齐的信息。人们生活中在信息矩阵里,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就自然而然地,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可以被理解为信息矩阵里的信息茧和回声室。被信息矩阵影响的人中,大部分都倾向认同矩阵价值观的取向 – 这就是矩阵信息的威力!

互联网的防火墙就是明显的文化矩阵内的一个子矩阵。一切皆与振动频率、与意识对齐相关。

要改变或挣脱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我们必须首先要明白,什么是 ​”生物矩阵” 和 “精神矩阵“?因为,它们与 “矩阵思维、矩阵意识,矩阵价值观” 息息相关

生物矩阵

一个人是由 “心智复合体“、”身体复合体” 和 “精神复合体” 所构成。 “身体复合体” 就是我们灵魂的生物矩阵。灵魂则由 “心智复合体” 与 “精神复合体” 所构成。换言之,当灵魂离开一个人的 “身体复合体” 之时,这个人的生命就结束了。真正的自我 – 灵魂则永远存在

你可以把宇宙本身理解为一个超大矩阵;其余的,诸如:密度、时空、国家……乃至公司与家庭,理解为大小不一的地域或环境矩阵;一个人的生物身体则被理解为生物矩阵–一个承载灵魂的生物载具

我们通常会把矩阵理解为适应于某种形式生命的特定环境。如果你能够把灵魂视为其中一种生命形式的话,身体复合体何尝不是灵魂的生物环境呢!?

精神矩阵

我们的灵魂是由 “心智复合体” 与 “精神复合体” 所构成 “灵魂“。我的精神导师对灵魂与意识的关系是这样描述的:”灵魂犹如一所房子;意识就是这所房子的前门;脉轮则是通往各个房间与所有功能位置的通道;意识可以打开或关闭,当意识关闭时,您的潜意识就位于房子内部”。

精神矩阵,是由地域矩阵、信息矩阵、生物矩阵,等各种矩阵的重叠起来所构成的 – 我们称之为 “罩纱” 的东西,它犹如在显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放置了一层隔膜,让我们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幻觉和分离感,以至于我们无法分辨真正的自我,以为我们的生物体就是自己的全部。我们意识的大门经常性地被我们的无意识所关闭。因此,我们的灵魂也无法了解真正的自我。

我们人类,包括我们的科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精神矩阵的限制。我们的五感无法理解三维以上的事物。我们的张量无法扩展到更高维度的矩阵,我们的意识和大脑,犹如电脑的记忆体 (Ram) 和中央处理器(CPU),因为容量与算力都不够,我们也就无法处理更复杂的资料结构和更多的信息

什么是罩纱?

罩纱“,也被称为 “遗忘的罩纱”。与此同义词的还有:”精神失忆症“、”灵性封印“、”闭卷考试“,等等。 “罩纱”,是理则专门为所有第三密度所设计的一道进化门槛或考验

我们人类共同的地球,正处在第三密度,并且正在过渡到第四密度 (第五宇宙元) 的过程之中。这部分笔者将会在第四章 “无限宇宙” 中详细分享。此略。

投生或轮回到第三密度的所有智慧生命,如人类,我们都会自动地忘却了前世和累世的经历,犹如患上了 “精神失忆症”。除此之外, “罩纱”,犹如在显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放置了一层隔膜,让我们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幻觉和分离感,以至于我们无法分辨真正的自我,以为我们的生物体就是自己的全部;从而产生出一种自我认知的障碍与错觉。如此一来,我们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就如我们人类现在对宇宙、世界和一切的分离感知;并开始创造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物理世界的幻像

尽管同属是第三密度,但不同的星球的失忆程度不尽相同。失忆程度或 “罩纱” 的厚薄有许多因素,其中因素与上述所描述的各种矩阵、范艾伦带,等频率设计密切相关。 那么,这是自然现象,还是有意为之呢?这是一个非常好、且非常深刻的问题!笔者将会在相关的章节中逐一分享。在此暂不累述。

逃离矩阵

“罩纱” 的存在与我们所处的 “地域矩阵” 和 “生物矩阵” 所形成的 “精神矩阵” 密切相关。简言之,这些矩阵频谱的总和构筑了一组特定的振动频率,犹如一个精神矩阵。想要揭开 ”罩纱” 或逃离这个矩阵根据 “主频率原理”, 你必须把自己的意识调频到高于主频 (dominant frequency) 一定程度的振动频率方可。这也是灵性领域的另一个大的话题。一切皆意识,一切皆与意识相关!

上述这些描述只是 “矩阵” “罩纱” 的概述。更深入的内容,将在稍后的章节中进一步分享。此略。

矩阵价值观

不要轻易地相信你读到、听到和看到的东西,这些都可以被操纵。因为,生活在一个信息茧房之中、一个 “自然矩阵”、“人工矩阵”、 “生物矩阵” 和 “精神矩阵” 重叠的矩阵里。我们的显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仿佛被置放了一层神秘的罩纱,以致于我们绝大部分人无法分辨现实以或矩阵外的存在事物,更勿庸提什么才是宇宙的实相或宇宙的终极真相。

生活在这个与其它矩阵分离的现实中,我们每一个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Core Values) – 我们称之为 “矩阵价值观”“形变的价值观”

矩阵价值观与真正的普世价值观 (Universal Values) 相距甚远,以至于我们无法分辨宇宙的实相。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重新了解自我了!

下一讲:形变与元形变概述

爱与光

米乐夫子, 一名无限造物主的谦卑使者

参考部分:

一. 矩阵

矩阵的基本类型

  • 方阵 (Square Matrix):行数和列数相等的矩阵称为方阵, 如 2×22\22×2 矩阵、3×33\33×3 矩阵等。
  • 零矩阵 (Zero Matrix):所有元素都为零的矩阵。
  • 对角线矩阵 (Diagonal Matrix):只有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非零,其余元素都为零。
  • 单位矩阵 (Identity Matrix):对角线上元素全为 1,其余元素全为零的方阵,通常表示为 III。
  • 对称矩阵 (Symmetric Matrix):转置矩阵与原矩阵相等的矩阵,即 A=ATA = A^TA=AT。
  • 转置矩阵 (Transpose Matrix):将矩阵的行和列互换得到的矩阵,表示为 ATA^TAT。

矩阵的层次

  • 二维矩阵:最基本的矩阵形式,如前所述的 m×nm\ nm×n 矩阵。
  • 三维及更高维矩阵 (张量, Tensor):扩展到更高维度的矩阵,可以用来表示更复杂的资料结构。如,三维矩阵可以用来表示视讯资料 (时间、宽度、高度),而更高维的张量可以表示多种复杂的资料关系,包括在意识与精神领域上的关系。容稍后分享。

矩阵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线性代数:求解线性方程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
  • 电脑图形学:变换和操作图形对象,如旋转、缩放、平移。
  • 资料分析:处理和分析多维数据,如主成分分析 (PCA)。
  • 机器学习:表示和操作神经网路的权重矩阵,训练和最佳化模型。

总之,矩阵是一个强大的数学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透过对矩阵及其操作的理解,可以解决许多复杂的实际问题。

二. 矩阵信息的传播渠道

在现代社会中,矩阵信息的传播渠道非常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

  • 网站和博客: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网站和博客分享信息。
  • 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Twitter、Instagram、LinkedIn微信微博 等,这些平台允许用户即时分享和获取信息。
  • 视频平台:YouTubeTikTok、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等,用户可以通过视频形式传播信息。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许多企业和个人进行正式和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工具。

新闻媒体

  • 在线新闻:新闻网站和应用程序,如 CNN,BBC,纽约时报等,提供最新的新闻和分析。
  • 电视和广播:电视新闻和广播电台仍然是许多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手机应用程序

许多专门的应用程序(如新闻应用、即时通讯应用)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和便捷。

印刷媒体

  • 报纸和杂志:虽然读者数量有所减少,但印刷媒体仍然在特定受众中有影响力。
  • 书籍:书籍仍然是深度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线下渠道

  • 会议和研讨会:专业会议和研讨会是传播专业知识和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
  • 学校和大学:教育机构通过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传播信息。

广告

  • 线上广告:Google Ads、社交媒体广告等,目标受众明确,效果显著。
  • 线下广告:如电视广告、印刷广告、户外广告等,覆盖面广。

这些渠道各有优势和特点,根据目标受众和传播内容的不同,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渠道来传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