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理解 “自然法则“,笔者把它作简单的概述,以便大家对 “自然法则” 讲座与内容有一个轮廓上的了解。

宇宙创造者

我们共同的宇宙并非自然产生,而是由被称为 “无限造物主“、”本源” 或 “理则” 所设计和创造出来的。 祂们不是端坐在天堂的个体,而是拥有无限能量统一意识的集体、一个具有极高速度振动的势能场

创造原则

创造原则,也被称为 “生命蓝图 (Blueprint)”,它设计好并创造出宇宙所有层次的架构和生命进化机制。 因为,创造与创造原则如同鬼斧神工、不着痕迹。 故在元学里,创造原则也被称为 自然法则“。

创造分三个层次:理则、子理则、子子理则,和与它们相应的空间理则包含了创造原则

创造与自然

你可以把 “创造” 理解为一场大型交响乐的盛大表演。 上帝是指挥家,理则是音乐家们,乐器则是构建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工具。 在演奏会上,音乐家们跟随着上帝的指挥棒、乐谱和富有张力的指挥,演奏出如诗、如画的美妙的乐章……时而幽怨缠绵、时而又铿锵激昂的交响乐,仿佛由无限的意识流所产生出巨大的脉冲,形成了不同的 “谐波” 和 “驻波“,并由它们再编织出梦幻般的恒星、行星、彩虹、生命和整个宇宙……

每一场盛大的交响乐表演里的每一个微小的音节与音符的变化,都是包含和沉浸在完全的意图之中,是由无限意识以精确编码 (曲) 后,所涌现出来整体乐章,而不是随机的结果。 创造与交响乐演奏一样,是一个我们可以用数学来表示和测量的能量值。

以上就是笔者所理解的造物它并非自然的结果!如果非用自然来形容的话,那么,它就是道法自然,浑然天成。

宇宙及架构

宇宙的基本构建,并非我们科学家们所认为的四个维度;宇宙中的时间也非我们人类习惯的观念;我们物理学的许多基本常数也不适用于其它 “空间/时间” 和 “时间/空间”。

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时空是一个连续、弯曲的四维结构,包括三个空间维度(长度、宽度、高度)和一个时间维度这观点是相对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元学里宇宙是一个包含了八个密度、十二个宇宙元,和无数次元框架与空间的整体。第八个密度犹如音乐的第八个音节,乃下一个八度的起点,是下一个创造的开始……直至无限。宇宙并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时间是一种感知,是思想的序列。 时间只存在于意识中。 在意识之外,它不存在

时间在物理空间中也非线性的,它与空间一样都是三维的。因此,时间在上述的物理公式里不可能成为一个常数,它只能够充当一个变量。换言之,物理时空的方程式应该如下表述:

三个空间维度 + 三个时间维度 = 六维时空 (3+3=6)”。

数字:3、6、9、 12 是解開宇宙神秘面紗的密碼。此时,你有否感觉到脑洞开的有点大呢?其实,更精彩的还在后面!笔者将在 “无限宇宙” 章节里的 “时空架构” 一文有详尽的解答和分享。 此略。

宇宙中的每一个密度、宇宙元和宇宙次元都有自己独特的振动频率频谱。这就是为什么笔者一再强调:“宇宙的秘密不是藏在维度里,而是在密度之中”。

黑洞、重力及引力子

我想在表达我们的观点之前,首先引述一下,现代科学家们对黑洞、重力、引力子和引力波的理解

黑洞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在1916年提出的。 他是在解答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时,发现了在极端密度下可能存在的奇点,这就是后来被称为 “史瓦西黑洞” 的概念。 在物理学的另一个领域,即量子力学,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称为引力子的粒子,以描述引力的传递。 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达成一致的理论,尽管量子引力理论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黑洞形成于宇宙中超过一定质量的恒星死亡后。 当一颗大质量的恒星耗尽了核融合所需的燃料,无法再对抗自身的引力时,它会发生重力坍塌。 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坍塌将产生一个极端密度和引力的天体,即黑洞。黑洞由极其密集的物质组成,这使得其引力场极其强大,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逃脱。 黑洞的中心是奇点,这是一个密度和引力无限大的点,周围被称为事件视界的区域内,引力已经让任何物质和信息无法逃脱。 事件视界是黑洞的表面,也是一个观测者无法看到黑洞内部的区域,因为光甚至资讯无法离开。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重力是由于质量弯曲了时空而产生的,物体沿着弯曲的时空轨迹移动,就像在一个弯曲的表面上滚动一样。 这种理解已经成功预测了许多天文现象,如黑洞和引力波。至于引力子,这是一种理论上的粒子,被认为是传递引力的粒子,类似于光子传递电磁力。 然而,目前对引力子的存在和性质尚无直接证据,因此引力子仍然是一个假设性的概念,需要更多实验来确认其存在性。

也许大家已经留意到,上述的内容是科学家们完全基于物理学基础上的理解。

在元学中,黑洞被理解为 “创造中心” 和 “大中心太阳”,每一个 “创造中心” 或 “大中心太阳” 都是一个创造的整体。 引力井,即被称为黑洞,从底部的最中心点,即科学家们认为的奇点,一直延伸,包含了所谓的 “吸积盘” 在内、由单一理则所创造的全部空间。 以我们银河系为例,它是由一个理则所创造。

重力 (Gravity),也被称为引力,它并非一种令时空弯曲的超大质量物质;所谓的引力子也不是一个超大质量的粒子 引力井 (黑洞),是 “理则” 或 “无限造物主” 的无限聚焦所致。 科学家们认为具有超大质量物质的引力子实为 “理则” 或 “无限造物主”。物体的质量不会产生重力场或流动。 物体之所以存有质量,是因为意识集中在那个精确的空间点而产生出重力

行星系围绕黑洞,即大太阳中心旋转不是因为重力的吸引力,而是意识流以精确的数学模式所推动和安排。 我们把意识流也称为 “智能无限” 或 “智慧无限能量“。

在元学里,我们认为,宇宙中并不存在一种科学家们所设想的、如超级粒子的引力子。 引力,如上所述,是由 “理则” 聚焦,是意识流以精确的数学模式推动所致。 如果非要使用引力子这个名词不可,它就是意识或理则的聚焦后所推动的意识流、智慧无限能量或势能场。

暗能量与暗物质

同样是因为 “暗能量 (Dark Energy)” 与 “暗物质 (Dark Matter)” 在宇宙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还是在表达我们的观点之前,引述一下科学家们对它们的理解。

现代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对暗能量和暗物质有相当深入的理解,虽然仍有一些未解之谜。他们认为,暗能量是一种被认为填满宇宙并推动其扩张的神秘能量。 它的存在是基于对宇宙膨胀加速的观测结果。 暗能量占据了宇宙绝大部分的能量密度,但其本质仍然不明。 目前最广泛接受的理论是暗能量是一种均匀的、恒定的能量密度,被称为宇宙常数,它的负压导致了宇宙的膨胀加速。暗物质,则是一种对电磁辐射不具有相互作用的物质,因此无法直接观测到。 然而,暗物质的存在是基于对宇宙中星系旋转速度、星系团运动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研究。 暗物质占据了宇宙结构中大部分的质量,但其组成和性质仍然是一个谜。 有许多假设,包括暗物质是由一种或多种未知粒子组成的,但尚未找到具体的证据来支持这些假说。

通过上述的描述,可见暗能量暗物质,迄今为止仍然是困扰着科学家们的两样东西。 尽管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存在尚未被直接观测到,但科学家们透过观测到的宇宙学现象来间接推论它们的存在;并测量出它们占已知宇宙构成:暗能量占68%,暗物质则占27 %

在元学里,整个宇宙是一个以极高速度振动的势能场所组成。 这个势能场也被称为:”理则” 、”本源” 或 “无限造物主“,也可以被理解为拥有无限能量、统一意识的能量场

笔者相信,这个势能场也许就是科学家们所指的暗能量因为这个统一体的形态,具有非常高振动频率的流体介质、如水一般存在以太之中,它孕育出宇宙中的一切:空间、恒星和行星

至于构成宇宙27%部分的暗物质,笔者则表示存疑。 “中微子(Neutrino)” 的确是属于未被直接观测到的 “物质” 形式,它并不会与电磁波相互作用,因此无法透过传统的光学或电波望远镜来探测到,属纯能量体;除此之外,还有所谓的上帝基本粒子C7C8 – 它们与理则一起,都是分布在无限能量、统一意识的势能场中。 故未它們必与科学家们认为的暗物质相关。

总之,无论是智能无限的能量场或理则,它们都是拥有最高振动频率的意识;而非科学家所认知的暗能量与暗物质

上帝基本粒子

在一些非科学的文化或宗教背景的媒体中,有不少人以为 “希格斯玻色子 (Higgs Boson)” 就是上帝基本粒子,还有一些人认为玻色子就是引力子。 这是一种误会,既非科学的共识;也非真相。

什么是基本粒子?

科学家们认为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粒子。 根据标准模型,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包括两类: “夸克 (Quarks)” 和 “轻子 (Leptons)”。

夸克是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 目前已知的夸克有六种: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奇异夸克和底夸克。 夸克具有电荷、颜色、质量等性质,它们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 包括电子、μ子、τ子以及对应的三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 轻子具有电荷、质量等性质,它们参与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此外,标准模型还包括了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例如光子(负责电磁相互作用)、W玻色子和Z玻色子(负责弱相互作用)、以及希格斯玻色子(赋予其他粒子质量 的机制)。

这些基本粒子被认为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础,它们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被精确描述和预测,并且已经通过实验验证了标准模型的有效性。

在元学里,所有的粒子,包括夸克、轻子和在元素表中所列的粒子,也并非分离的粒子,而是从”意识(Consciousness)” 形变后的亚原子粒子或子粒子,并 在不同进化层或空间中所显现的不同特质。

意识分七个进化层次,第八个层次及以上属于理则造物者层次。

上述的 “C” 除了代表 “意识 (Consciousness)” 之外,它还代表了在不同进化空间里包裹着意识的载具 (Carrier) 的含义。 从第一密度至第六密度的意识由中微子所包裹;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尚未认识在宇宙两个奇点中(时间/空间)内所包裹着意识的 “包裹物” 是什么。 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 C7C8

中微子、C7 C8,都具有超大质量和超轻的特点,尤其是C8,它具有无限大的质量、无限大的能量和无限小的体积的特性,并存在万事万物之中。 是创造的源泉

宇宙奇点

在元学里,宇宙奇点有两个:1) 创造点; 2) 分合点。 它们至今,仍然是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的地方。

人类文明

宇宙中存在八种生命形式,和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或外观。 人类属于黄色光芒的生命形式,我们的文明现处在第三密度阶段,并正在过渡到第四密度第五宇宙元的过程之中。

宇宙中的所有第三密度,都拥有一个共同特点:无论你是谁、来自何处,一旦出生在此,你都会忘掉以往所有的记忆。 这个设计有不同的名称:遗忘的罩纱、精神失忆症、闭卷考试……等等。不同的文明对此有不同的称谓。 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体验。

生命的目的

生命的目的在于了解自我;终极目的在于进化。

灵魂之旅

通过不同视角观察和体验生活,最终达成合一,并回归本源。 这是所有灵魂的终极目标。

悖论

有些人将大自然视为自然过程和进化的结果,另外一些人则将其归因于神圣或更高力量的创造。 这是一个已经争论了几个世纪的话题。

元学里还有许多独特的观念,也许会在不同程度上颠覆你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悖论来自观点的碰撞。 请谨记,真相不可能从粒子对撞机中产生,而是逐渐地被那些持之以恒地扩展自身意识和提高其振动频率的个人所理解

有朋友不禁要问,如果 “时空架构“、”引力子“、”黑洞” 和 “暗能量暗物质” 等现代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理论被证明有错的话;如果这些物理学的百年基业被动摇的话,那么现代科学家们经过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物理学大厦会否有朝一日轰然倒塌呢?

这正是矩阵或线性思维上所带来的众多问题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线性思维所带来的问题,远不止在物理学上的显现,而是在社会上的各个层面上。科学家,堪称史上最强大脑的天才们,但在意识的层面上却与常人无异,都会犯常人的错误;都无法逃脱思维矩阵的束缚。 也正是笔者选择 “自然法则” 作为 “元学基本理论” 的主要目的。

地球与人类的故事是宇宙演化的一个缩影。 让我们一起拉开 “自然法则” 序幕,一窥究竟吧!

元学方法论述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只有角度与观点的问题。对与错、高与低、好与坏、上与下等观念都是线性思维的一种表现、一种二元的观念。

一个人的存在,必然会受到出生地的文化、教育、宗教、和社会的影响。 每一个社会都是一个矩阵,一个拥有特定频率的时空。 在这些矩阵内所有 “发明” 和建立起来的东西,主要是被用来作为该矩阵内学习与体验之用,因此,绝大部分东西,包括科学知识,并不适用于其它矩阵或空间/时间;更勿庸说时间/空间了。了解更多……>

换言之,在矩阵内没有任何东西,比一个人在灵魂或意识层面上学习与体验更为重要

在最后一章 “元学方法论述” 里,我将与大家分享提高振动频率、跳出各种矩阵信息茧的方法。

上述的内容只是 “自然法则” 的概述,笔者将会在相关的章节中详细分享它们的细节。

下一讲:罩纱、矩阵及催化剂

———————————————

爱与光
米乐夫子
一名无限造物主的谦卑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