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列表图片

活着的真正意义 -成为彩虹战士?

灵魂的枢纽,犹如马车的车轮, 人生就像车轮上的辐条; 每当我们死亡之时,生命就退回到轮毂上, 每当我们重生之时,人生的辐条再次延伸; 车轮不断地在泥泞中滚动,那不断形成轨迹…… 这就是我们对尘世间 (时间) 的感知 -埃里克·梅杜斯 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它真正的意义何在?古往今来,无数的哲学达人、思想家、诗人、文人、墨客们对此话题趋之若鹜,历久不衰。 虽然看过、读过不少拨动笔者心弦的电影、诗歌和小说。如果能让笔者脱口而出的名句,可能就是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 了。其实,笔者并不记得诗人的名字。经过查阅,笔者了解到,这首诗是出自于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之手。 若为自由故 诗人裴多菲于1823年1月1日,出生在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1849年7月31日,诗人裴多菲是在瑟克什堡与沙俄军队大血战中牺牲的,年仅26岁。裴多菲虽然年轻,然而他用生命谱写出来的诗篇,却在百多年来仍然在全世界广为传诵。不是因为它的诗词有多优美,而是它的简洁,直击人生意义的重点。关键词是: “生命、爱情、自由”  – 是人们穷其一生的追求!为了自由,勇士们愿意以生命和爱情...

疾病、痛苦或死亡如影随形?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洪应明 人生在世,没有人愿意时常遇见痛苦;也没有人愿意与疾病长相厮守;死亡,更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天意弄人!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以致许多人时常抱怨:”为什么人的一生不是有病、就是有苦、有难;甚至有死亡?它们总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尽管大部分人都深知:疾病、痛苦,甚至是死亡,都是所有人必须面对的现实;尽管大部分人也基本上懂得,疾病使人珍惜健康可贵,痛苦让人明白幸福不易的道理;尽管我们都明白,无论我们是什么人、什么年龄、什么身份, 无论是身家万千,还是囊中羞涩;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一介草民;在疾病、苦难与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了解到,疾病与痛苦乃与神秘罩纱关连;是 “业力平衡机制” 的安排;是自己出生前 “灵魂契约” 的一部分;是人生的 “催化剂“;也是极性延续的产物? 疾病、痛苦、死亡 -每一样,都是第三密度学校 “闭卷考试” 中的重要试题之一。了解更多……> 疾病、痛苦、死亡的不同视角...

罩紗 -乃尘世间最大的谜团

在宇宙的进化中,极性可谓造物中最伟大的创造;而罩纱无疑是尘世间最大的谜团。那么,罩纱究竟是什么?为何它如此神秘,以致笔者把它称为世间最大的谜团? 罩纱,在地球上还有不同称谓。比如说: “遺忘的罩紗 (Veil of forgetting)”, 或 “精神失忆症 (Spiritual Amnesia)”;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就有 “孟婆汤”;笔者则称之为:”闭卷考试“。哪一种称谓更准确并不重要,如何让人更容易理解才是关键所在。 罩纱是什么?它产生什么效应? 所谓罩紗,其实就是在第三密度的环境中出生的实体, 比如说我们人类遗忘了前世的经历,忘记了 “自我” 是谁。笔者可以说,绝大部分人从出生后,如果没有特殊的 “经验”,我们无从回忆起前世的各种经历;也无从了解此生目的。中国古代传说,当一个人投胎前,喝过 “孟婆汤” ,出生之后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所谓特殊的...

天使与魔鬼的真相

每当谈及到与天使与魔鬼相关的话题之时,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天堂和地狱……偶尔,还会浮想联翩。在人类历史上,天使与魔鬼的描述,普遍存在于宗教、神秘主义、文学、小说、神话和民间传说中; 以及在漫画,视频游戏,电影,动漫和电视剧等媒体里。恶魔通常会被形容为一种超自然的实体,外形像人、有时呈现兽形,身上发处恐怖的红、黑蓝光,眼睛喷火……通常与邪恶有关;天使则是上天的使者, 在地上的代言人。天使的外形有时是人形,身上发光,头顶有光环,有的长有翅膀……是善良的化身。 那么,宇宙中果真存在着天使与魔鬼吗?有没有天堂或地狱?有的话,它们在哪里呢?它们存在的原因又是什么?笔者认为,在无限的多元宇宙中,只有您想不到的,没有不存在的东西。以下笔者所分享的内容,有可能会颠覆大部分人的认知。 如何定义天使与魔鬼? 在分享主题之前,我们想了解它们的定义。尽管人们对天使与魔鬼有不同的看法,基本上,大部分人对天使与魔鬼,理解为善与恶的存在,没有太多分歧。嗯……那么,为什么存在善与恶呢?尤其是 “恶” – 从古至今,它是令无数人感到困惑的问题。 有人说,人性本善;但也有人说,人性本恶。人性善或恶都只是主观概念,善恶是在环境中后天影响。其实,既正确,但也有谬误之处。视乎您以什么角度去理解。老子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之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其大意为:善与恶是对立统一,没有善就没有恶,没有恶也就没有善,想要把恶都除去,就得同时毁灭善。 也许有些人已经明白老子的精髓;但也有人阅读越糊涂了。好吧,让我们把理论暂时置放在一旁,举一个实例去探讨一下善恶的观念,以及它们的由来: 以攀爬梯子来比喻为人们 “善” 与 “恶” 的行为。当一群人攀爬梯子的时候,有一些人会选择相互帮助,以便大家都能够顺利地往上攀爬。比如说,爬到梯子上端的人会拉他们下面的人一把,而他下面的人也会投桃报李;也有一些人不顾他人感受,甚至是争先恐后地往上爬,他会把挡在前面的人不是拉下来,就是挤到旁边去,以便自己能够比别人更快。而他上面的人也会还以颜色,绝不相让。读者们,您认为以上述为例,选择 “善” 行为的人居多呢,还是 “恶” 行为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