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笔者希望与大家分享 “感知的边界与探索之一”:《感知的本质与边界》的一些基本观念。 以便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 “元学基本理论” 的构建和观念。更详细的内容会在相关的章节里分享。

一. 寓言:深海鱼与天空鸟

在某个深海的黑暗王国里,生活着一种名叫 “灯笼鱼 (Lanternfish)” 的生物,它们从未见过阳光,对光的理解仅限于深海中的微弱磷光。对它们而言,这些微光已是神奇且不可思议的事物。灯笼鱼相信它们的世界无边无际,充满了未知的奇迹,但从未怀疑过这片黑暗深海之外是否还有其他世界。

一次机缘之下, 一只拥有飞翔能力的天空鸟不小心坠入了深海。这只鸟惊恐万分,因为它无法理解这片无光的世界和周围隐约闪烁的生物。当灯笼鱼发现了这只天空来客时,它们问道:“你是谁?来自何处?”

鸟惊魂未定,但仍勉强回答: “我是天空的居民,住在蓝天之上,阳光充沛的地方”

灯笼鱼听不懂这些词汇: “天空?阳光?那是什么?”

鸟试图解释自己的世界,说明天空的辽阔、阳光的温暖,以及云朵的变幻,但无论它如何描述,灯笼鱼都无法完全理解。它们的世界完全无法容纳这些概念。

最终,鸟不得不离开深海,回到它熟悉的天空。灯笼鱼也回归了它们的深海生活,但它们之间的这次相遇成了灯笼鱼内心的一个谜团,使它们开始怀疑这个世界之外是否还有不同的生命形式与环境。这个疑问成了它们探索未知的第一步。

这则寓言传达了不同生命形式的生态差异及形态多样性,并引出在不同 “生态系统” 下的生命各自拥有的认知边界。藉由此故事,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生命形式如何受到生态和形态的限制,以及跨越认知边界所需的条件或想象力。

笔者借用《深海鱼与天空鸟》的寓言作为本讲/文的引子,引入今天的话题:”生命的生态与形态”“感知的本质与边界”。并用一个更宽广的视角开始,把观众和读者们慢慢带进一个被普遍认为 “感知的黑洞里” ……

好吧,让我们开启这一趟 “感知的边界与探索” 之旅, 去探索:感知的本质与边界。系好安全带, 启航!

二. 感知的本质与边界

不了解感知的本质,我们就无法了解感知的边界。那么,感知的本质是什么呢

在元论里,感知的本质 (被定义为) 是主观意识的焦点。一个人感知的边界皆由自我意识或振动频率决定的。虽然我们的意识受限于生物体、生态环境、振动频率,以及所属矩阵的感知协议,然而,透过提升振动频率,我们依然可以逐步扩展个体意识,並逐步地接近真相。

感知被理解为 “生物意识感知” “精神意识感知” 的系统或功能。 “生物意识感知” – 是泛指拥有生物身体形态生命的感知系统或功能;“精神意识感知” – 则是指拥有精神身体形态生命的感知系统或功能。

拥有生物身体形态生命的感知系统或功能,都会受到与其振动频率相匹配的时空,即矩阵的限制。换言之,投生到一个特定生物与物理的矩阵里的个体,自动接受该矩阵的集体 “感知协议“, 包括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对所谓 “真相” 的理解。同理,拥有精神身体形态生命的感知系统或功能也会受到自身振动频率的限制,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精神领域里。对 《感知的本质与边界》、《矩阵与信息茧》 和 《真相、实相及悖论》不熟悉的朋友,请勿错过,否则你无法更好地理解与此相关的话题。

必须说明一点,密度本身是没有边界的,如果有的话,只是我们自己的意识定义了它们的边界。一个实体意识的振动频率决定了她的密度,也决定了她的感知边界!

三. 生命生态多样性

宇宙中存在无数物种与生命形式,分布于不同的密度、空间和维度,构成了生命的多样性。

碳基生命 (Carbon-based life) 是以碳为核心的生命形式,碳的四价键结使其能灵活地与氢、氧、氮等元素结合,形成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分子。地球上的生命体大多依赖碳及水的化学特性,这让地球成为碳基生命的理想孕育之地。

硅基生命 (Silicon-based life) 则是碳基生命的假设替代。硅与碳在化学上相似,但硅的特性不同,可能更适合低温或高压的环境。硅与氧形成的二氧化矽稳定性较高,可能限制其灵活性,使硅基生命的代谢产物为固体,适应火山活跃或高压的星球环境。

其他的生命还包括了诸如:氨基生命 (Ammonia-based life)、氢基生命 (Hydrogen-based life)、金属基生命 (Metal-based life)、放射基生命 (Radiation-based life)、等离子体生命 (Plasma-based life),等。因为,这些生命体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笔者将把他们留待《生命形态》一章里详细介绍,此略。

四. 生命形态多样性

宇宙中除了有人类之外,还存在类人 (Humanoid), 和其他的生命形态,诸如:爬行类外星人 (Reptilian extraterrestrials)、昆虫类或螳螂类外星人 (Insectoid or Mantis extraterrestrials)、猫科类外星人 (Feline Aliens)、鸟类外星人 (Avian extraterrestrials)、水生类外星人 (Aquatic extraterrestrials)、植物类外星人 (Plant-based extraterrestrials),等等。这些生命形态也不是今天的主题,笔者同样将把他们留待《生命形态》一章里,再作深入探讨。此略。

“物竞天择”自由意志 都能在生命形态的自然演化中得到了最佳诠释。僅以相同密度的外星人的感知功能作比較,貓科類显然比人型外星人更敏銳

须理解的是:不同的时空,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与其振动频率相符,即与其生态环境相符的生命形式。同理,生命形态可以是多样化的,但必须符合他们的振动频率。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不同的生命形态,其感知系统也各异。

五. 生物的感知边界

所有的生物、植物 (包括低密度和高密度),都是存在于与他们振动频率相符的时空里。这时空被理解为一个矩阵或现实泡沫。矩阵或现实泡沫指的是每个人或群体根据自己的经历、信念和价值观所形成的独特世界观或理解。这种泡沫包围着他们的感知,使他们对现实的理解和反应受到限制,可能与其他人或群体的理解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 “真相”,影响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还没有观看或读过《真相、实相及悖论》和《集体无意识与感知协议》的朋友请不要错过。否则,你将无法完整地理解本章的内容。

在精神意识在没有得到扩展之前,所有的生物都会受到身体或生物矩阵的束缚,包括感知功能。就算一个生物或人的意识得到扩展以后,他的意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束缚或限制。

六. 精神生命生态与形态

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来看,精神生命的生态只有一种。不同的振动频率形成不同的意识梯度,即不同层次的意识形态。精神生命形态可以随着意识聚焦而转换。振动频率愈高,呼唤和驾驭光的能力则愈强。

笔者再重申一次,密度本身是没有边界的,如果有的话,只是我们自己的意识定义了它们的边界。密度的边界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光包围。理论上,你的意识是可以穿透所有光的边缘,但条件是,你的振动频率必须达到一个足够高度。

一个实体意识的振动频率决定了他的密度,也决定了他的感知边界!

七. 矩阵多样性

我们已知每一个时空、每一个文明、每一种文化、每一个宗教,甚至是每一个群体都是一个矩阵;都是由一组特定的振动频率所组成。其实,我们的身体何尝不也是一个小矩阵?每一个心/身/灵复合体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拥有一组特定的振动频率。理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逃离这个矩阵。

每一个矩阵都有其独特的感知边界。每一个参与在现实世界中的实体,都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并沉浸在当地的 “现实泡沫” 里。受到集体的显意识和感知协议的影响与限制,每一个个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的 “价值观” 、”世界观”, 和所谓的 “真相” 。尤其是对于密度更低,如地球矩阵里的人们,更是如此。

再提醒多一次,还没有观看或读过《真相、实相及悖论》和 《集体无意识与感知协议》的朋友请不要错过。否则,你未必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章的内容。了解更多……>

八. 唯心与唯物之争

每当人们 (包括专家们) 讨论到 “真相” 之时, 必然无法绕开一个旷世之爭的主题:“唯心主义 vs 唯物主义”,人们习惯了把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争论的结果众所周知: “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概括。这个概括充分地反映出人类集体感知的能力仍然无法跳出矩阵的边界 – 即 “范艾伦带 (Van Allen Belts)”。

笔者将会在下一章里,与大家进一步分享与人类感知边界相关的内容。包括超越了当今科学所定义的 “范艾伦带” 与 “舒曼共振” 的真实功能。这些功能与人类的感知边界密切相关。恕不在此累述。

于是,哲学 (包括了形而上学) 就从此被摆上了祭坛被供奉至今。被摆上祭坛的还有宗教的教义;仅剩的新世代 (New Age) 的声音似乎也给其它杂音淹没了。然后,科学理论在各方势力的簇拥之下,成为了解释宇宙存在一切的唯一选择。这就是 “二元性” 思维: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左即右……的具体体现,并被深深地嵌入在人类的意识形态里。

九. 真相有梯度之分

以一个更加宽广的视角来看,宇宙中并不存在精神与物质之分。宇宙是一体的。所谓的精神部分,实质上是宇宙的主体,即以太、智慧无限能量、本源,无论你怎么称呼它。它是被人类科学家们定义为 “暗能量” 的东西。

尽管科学家们挠破头皮,至今仍无法理解: “重力 (Gravity)” “重力子 (Graviton)” 是什么、它们为什么存在?在元论里,我们把重力 (或万有引力) 称为 “智慧无限能量”、”以太” 或 “本源”。所谓的重力是由逻各斯 (也被称为:理则)无限聚焦所产生的力场。祂们不是人类所理解的任何一种物质,而是超高振动频率的、最原始的创造意识流。

“逻各斯 (Logos)” 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存在。祂拥有最高振动频率、无限大的能量和质量,以及无限小的体积的集体意识;“元意识” 则是所有生命(生命的定义也同样超出我们科学家所定义的范围)的元核。无法理解祂们,我们将无法理解宇宙。这些内容,笔者将会在 《无限造物主与创造》 和 《无限宇宙》 的章节里与大家详细分享。此略。

我们人类所感知到的固态部分,乃源头意识聚焦所显化的、只占宇宙中的很小部分,即人们理解为 “物质” 结构的星球。这些 “物质” 结构空间的设计和创造,主要是为了离开了源头的意识有机会在这些不同时空里体验生活和提高意识。宇宙包含了从精神到物质时空八个密度(或十二个宇宙元和无数次元)的空间。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的,精神世界是物质世界的镜面反射的空间。在精神世界里,意识可以很轻易的察觉应该学习和改进的地方;物质世界则是意识借助生物身体去体验在精神世界中无法体验的物质生活。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宇宙中所有的空间 (无论是精神或物质)都存有梯度 (层次) 之分。它们是渐进或渐退式的,视乎你观察的角度和意识的维度。对于物理创造来说,它们是熵增的;对于精神演化来说它们是熵减的。真相与密度的关系密不可分。笔者须再次重申,密度本身是没有边界的,如果有的话,只是我们自己的意识定义了它们的边界。一个实体意识的振动频率决定了他的密度,也决定了他的感知边界!

一切与意识相关,一切与集体的 “感知协议”,和个体的感知能力相关!真相既不藏在头脑里,也不在维度中;真相是藏在密度和意识之中!

——————————————————————————————————————————————

下一讲:感知的边界与探索之三:人类感知的共同界限(3)

爱与光

米乐夫子,一名无限造物主的谦卑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