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Yuan),在中文里 “元” 代表根本、基本的 (basic);  主、主要、初、原 (primary);和第一、首先, 首、头、元 (first) 等意思。“元” 也可以被称为: “宇宙元 (Metaverse)”

在英语中 “Meta” 是字首、词头或前置词 (Prefix) 表示有变化的意思。比如说,Metamorphose 意为变形、变质;Metabolism 则为代謝,新陈代謝的意思。这些都是比较靠近 “元” 形变变貌的意思。使用于 Metaverse (宇宙元) 虽容易与时下流行的 “元宇宙”, 即虚拟世界混肴在一起。但无论如何,笔者认为, “元 (Meta)”、宇宙 “元” 或者 “宇宙元 (Metaverse)” 也不失为一个恰当表达 “正/负密度” 的替换使用词。除此之外,”元界“、“元宇” 或 “元空间” 也许可以考虑使用?如果读者和光工同侪们知道又更好已经使用的名词,或更好的建议,请留言到相关文章/博文下方的 “Comments” 处,以便笔者学习和改进。:)

笔者认为,造物主在创造之前,宇宙处在无极的 “混沌” 状态之中,所谓的 “大爆炸” 后,宇宙形成那一刻起,八个进化层次,亦即八个密度或十二个元同时产生,而非从一个密度或一个元所产生出来的。

笔者建议使用 “元” 或 “宇宙元” 的另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当我们表达宇宙密度之时,除非我们使用奇数来表示 “正极向”,偶数代表 “负极向”。否则,人们需要寻找一个替代的称谓。很多人使用维度次元来替代正负密度,笔者认为有欠准确

笔者认为,以 “元” 或 “宇宙元” 来表达 “正/负密度” 比使用维度/次元更适当。理由是,它与密度一样,能够表达 (每一个) 宇宙中的每一个 (主要) 进化层次(非线性观念中的位置)。而次元更应该是从属的称谓,比如说是 “宇宙元” 主频谱 (带) 中不同频率的存在空间;维度  (Dimension) 是指的特定的世界,领域或环境,它们不仅仅是时间或物理位置而与另一个世界,领域或环境相区别。当用于更科学的意义时,“维度” 指的是允许伸展和移动的自由度。也有人称维度次元

请读者留意,空间可以重叠,但进化层次 (密度/宇宙元/频谱带) 却泾渭分明。请参阅下列 “密度与宇宙元对照表” :

 

密度与宇宙元对照表 (从下向上阅读)

密度 (宇宙) 元 进化层次/元/密度 注释
8 12 无极 融入后成为合作造物者
7 11

回归无极前通道密度

合一,统一意识的社会记忆复合体
6 9,10 8 (负6密度) 从6.5密度始逐步合一 (负极性反转到正极向)
5 7 6 (负5密度) 同密度但不同宇宙元
4 5 4 (负4密度) 同密度但不同宇宙元
3 3 混元 同密度相同宇宙元
2 2 混元 同密度相同宇宙元
1 1 单元 混沌之初始于无极, 并从单性演化

米乐夫子冥想所取资料,仅供参考

 

笔者认为,上述十二个进化层次被称为 “元” 或 “宇宙元” 更为贴切。那么,次元就是每一个 “元” 里的从属元。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宇宙理解为,它拥有八个密度或十二个 (进化层次) 的 “元”;在八个密度或十二个宇宙 “元” 里又存有无数个次元或空间。

进一步地理解:每一个宇宙中存有八个密度和十二宇宙元。其中八个密度里又存有七个正极和六个负极向,第八密度为无极。存有生命的第一密度虽为单元 (单性繁衍),正负极实已存在。了解更多……>

“同密度相同宇宙元” 的生命,可以混合生活在同一星球上生活;”同密度但不同宇宙元”  的生命,则必须分居在同一密度,但不同极性的星球上。以地球为例,当它完成了其密度转换之后,选择 “服务他人” 而毕业的实体, 将会被 “收割” ,而后被安排地球(第五宇宙元)上继续演化。选择 “服务自我” 而毕业的的个体则也将会被收割,并被安排到另一个第四宇宙元的星球上继续 “学业”;未能毕业的人们也将同样地被收割,并将被安排到另一个第三密度的星球,继续做 “复读生”。还没有阅读过花心思主题文章 “轮回与毕业/收割” 的读者,不妨点击去了解更多……>

密度区分进化层次更为科学。但非要以十二个维度或次元来替换使用八个 (正负) 密度的话,笔者认为十二个 “元” 或 “宇宙元” 更为恰当。因为,在网上、书籍和词典上找不到相关的论述 (也许是笔者孤陋寡闻),因此,笔者建议光工们考虑使用 “元” 或 “宇宙元” 。

顺提,维度既然不能成为密度的替代名词,以此引伸,维度次元也不应该画上等号

 

分享也是爱!
米乐夫子敬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