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physics 是由 Meta 与 Physics 两个单词组建而成。前者翻译为“元”;后者为 “物理学”。它的来源,最早追溯到公元前三百多年,由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使用。他把 Metaphysics 称为首要哲学和首要科学。哲学除了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之外,也得到了一些包括爱恩斯坦在内的主流科学家认可。
据说, “Metaphysics” 的中文译名 “形而上学” 是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根据《易经·系辞》中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一语之引用翻译而成的。至今,仍被接受并广泛使用。
相对而言,笔者更喜欢把它翻译为 “元学” 或 “玄学“。因为,元 (Yuan),在中文里 “元” 代表根本、基本的 (basic); 主、主要、初、原 (primary);和第一、首先, 首、头、元 (first) 等意思。 “元” 也可以被称为: “宇宙元 (Metaverse)”。了解更多……>
在英语中 “Meta” 是字首、词头或前置词 (Prefix) 表示有变化的意思。比如说,Metamorphose 意为变形、变质;Metabolism 则为代谢,新陈代谢的意思。这些都是比较靠近 “元” 形变或变貌的意思。中国人 喜欢用 “玄” 字来表达神秘的东西。故此,笔者认为把Metaphysics 翻译为 “元学” 或 “玄学” 更简而优。未去了解之前,“玄学” 表达了其神秘性;深入了解之后,“元学” 更为贴切。两者相得益彰。
笔者认为是时候把 “Metaphysics” 翻译为 “元学” ,并为其正名了。如果已有先行者的话,笔者实属孤陋寡闻。笔者对 “形而上学” 的翻译,不太满意之处在于:其一,翻译除了不够忠于原文(如上所述)之外;其二,形而上与形而下的 “上” 与 “下” 也不够准确。无形的东西并不等于在上;同理,有形的东西也不一定在下。无形的东西既可在上,也可以在下;它们也可以包含在内、在外(within or beyond)的意思。形而上/下乃古人对天、地的敬畏之情的尚且可以理解;但对于现代人来说,把 “Metaphysics” 翻译为 “形而上学” 就不够严谨了。
約定俗成。在 “Metaphysics” 翻译还没有广泛接受为 “元学” 之前,笔者还会同时使用 “元学” 、”玄学” 和 “形而上学” 。
“易经.系辞”是这样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对此,朱子解释为:“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
笔者以白话文解释:”您能看的见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物质世界 -属于 “形而下” 的东西;您看不见,但又真实存在的事物,如人的经络、脉轮、精神等的东西为 “形而上” 者。
形而上学是一个多维、立体观念的宇宙科学知识。阿卡西记录则是宇宙档案 (Archive) 馆。
形而上学是探究 “本源” 的哲学概念,是隐藏于形式背后的属性与内在本质的研究。在时间/空间或宇宙(高密度)空间中,一切皆为能量;形而下是相对形而上而言,它在空间/时间或物质世界里,我们肉眼看得到的东西,是物质、是有形的东西或生命。但物质/生命也是不同形式的能量/体。
佛陀曰:凡所有相皆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花心思理解为: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去感知都是假象,是俗谛;如果明白宇宙中一切皆为能量,在高密度的空间/时间中,一切无相。此乃宇宙观, 是真谛。
形而下之“精神枷锁”
形而下之 “精神枷锁” 与 “閉卷考試“、“神秘罩紗“、“精神失憶症“、“孟婆湯” 等词同义。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