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元学的主要目的:其一,是笔者想把自己在悟后持修中所悟所学与更多的人分享;其二,是为了筹备 “ERIK ACADEMY (埃里克元学院 -中文暂定名)” 课程做准备工作;其三,希望元学有朝一日能够成为独立于哲学以外的一门学科。元学的内容应该把形而上学与灵性研究融合在一起,并成为学校里的一门必修课。让人们对于物质世界以外的多元宇宙有更深的认识。
在分享笔者为什么开讲元学之前, 让我们首先了解 “形而上学“、”玄学” 与 “元学 – 这些术语的来源与翻译的准确性 (请参阅注释);以及它们与哲学、神学和科学之间的关连性。
形而上学、玄学、元学
形而上学、玄学与元学均来自于 “Metaphysics” 的中文译名。据说,“形而上学” 的中文译名,是由日本明治时期着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哲学家(Inoue Tetsujirō,1855-1944),根据《易经·系辞上传》中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一语之引用翻译而成的。至今,仍被接受并广泛使用。
而 “玄学” 则由近代译者严复先生(1854 – 1921),根据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的引申, “Metaphysics” 一词因而被译为 “玄学”。了解更多……>
元学
“元学” 乃本人致力推广使用的译名,理由如下:Metaphysics 是由 Meta 与 Physics 两个单词组建而成。前者翻译为 “元”;后者为 “物理学”。它的来源,最早追溯到公元前三百多年,由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使用。他把 Metaphysics 称为首要哲学和首要科学。但在英文和希腊语里 Meta 含有 “超越” 或 “超出” 的意思 (下释)。哲学除了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之外,也得到了一些包括爱恩斯坦在内的主流科学家认可。
相对而言,笔者更喜欢把它翻译为 “元学” 或 “玄学“。因为,元 (Yuan),在中文里 “元” 代表根本、基本的 (basic); 主、主要、初、原 (primary);和第一、首先, 首、头、元 (first) 等意思。 “元” 也可以被称为: “元宇宙 (Metaverse)”。了解更多……>
在英语中, 前缀 “meta-” 源自希腊语 “μετά” (meta),意思是 “超越” 或 “超出”。 另外,前缀 “meta-” 通常用来表示某事物是自我指涉的、抽象的或超越原始概念的。 它通常意味着更高层次的抽象、反思或分析。 以下是如何使用 “meta-” 的一些示例:
- 形而上学 (Metaphysics):超越物理学。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现实的基本性质并探索超出经验科学范围的问题。
- 元认知 (Metacognition):思考自己的想法的过程。 元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策略的认识和理解,例如记忆、解决问题和学习。
- 元数据 (Metadata):元数据提供有关其他数据的信息,例如数据集或文件的上下文、结构和属性。
- 变形 (Metamorphosis):超越变化。 变态是指形态上的深刻转变或变化,在生物学中经常用来描述蝴蝶等昆虫的转变。
因此,“元” 既有根本,最初的意思,它亦有超出或超越的含意。中国人喜欢用 “玄” 字来表达神秘的事物。故此,笔者认为把 Metaphysics 翻译为 “元学” 或 “玄学” 更简而优。未去了解之前,“玄学” 表达了其神秘性;深入了解之后,“元学” 更为贴切。两者相得益彰。
至于为什么不把 Metaphysics 直译为 “元物理学” 呢?笔者认为,元代表的精神与物理的两个层面,而物理却代表不了精神层面。但无论如何,它仍是一个恰当的翻译。
笔者认为,是时候把 “Metaphysics” 翻译为 “元学” 或 “元物理学”;并为其正名。如果已有先行者的话,笔者实属孤陋寡闻。笔者对 “形而上学” 的翻译,不太满意之处在于:其一,翻译除了不够忠于原文(如上所述)之外;其二,形而上与形而下的 “上” 与 “下” 也不够准确。无形的东西并不等于在上;同理,有形的东西也不一定在下。无形的东西既可在上,也可以在下;它们也可以包含在内、在外(within or beyond)的意思。形而上/下乃先人对天地的敬畏之情,尚且可以理解;但对于现代人来说,把 “Metaphysics” 翻译为 “形而上学” 就不够严谨了。
独立于哲学以外的学科?
笔者认为,形而上学不应该归类到哲学之下的一个学科,而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否则,这个学科就会永远停滞不前。如果,形而上学,已经有了不可更改的定义,那么,很有必要重新设立并定义一门新学科,包括可能是创造一个新的词汇:元学或元智学 (Metasophy)。如此一来,Metaphysics 就应翻译为 “元物理学” 了。
元学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形而上学和灵性不能融合的地方。如果不行的话,我认为把灵性的研究变成一门理论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科 – 元学 (Metasopy)。因此,当使用 “Metasophy” 一词时,前缀 “meta-” 表明它超越 (beyond) 或超越 (transcend) 了 “sophy” 的概念,而 “sophy” 与智慧或知识有关。 它表明对智慧和知识的更高层次的探索或视角,可能涉及超越这一现实的接触和教导。
从本质上讲,Metasophy (无论它的中文将来定名为“元学”、 “元智学” 还是“元哲学”),是一种新颖的哲学框架,它摆脱了哲学、神学、形而上学和科学等传统学科的限制;它代表了一种超越传统智慧的知识形式,提供更高层次的感知、更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力。 Metasophy 整合了来自不同时空的悟者和实体的分享与教导,旨在探索真理的一致性,同时将扭曲最小化。了解更多……>
哲学、形而上学、元学、神学与科学的定义及其关系
哲学乃知识的代名词。它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西方传统哲学观念中,哲学是各门科学之母。古代希腊,哲学(Philosophy)一词源自希腊语 philo(爱)和 sophia(智慧),因此字面意思是 “对智慧的爱”。
形而上学虽则是哲学的四大分支(形而上学 (Metaphysics)、认识论 (Epistemology)、价值论 (Axiology) 和逻辑 (Logic)之一,然而,它却被亚里士多德称其为 “首要哲学”、“首要科学”。你可以从它构词看出端倪:Meta (元) 与 Physics (物理学) 组建起 Metaphysics (元物理学) 。
形而上学的本意探索有关现实本质、存在、意识以及心灵与物质之间关系的基本问题。它不限于任何单一的哲学框架,而是涵盖广泛的观点,包括: “二元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泛心论” 和 “过程哲学” 等。然而,形而上学未能跳出哲学的框架,许多问题只有观点,没有答案。
笔者心目中的元学则是除了涵盖并包容所有存在的观点之外;它对所有问题都有答案,至少是有倾向性答案。你可以把元学 (Metasophy) 理解为形而上学与灵性的统一理论,或者超哲学 (Ultra-philosophy)。
无人之域
现代哲学和形而上学都似乎面临这类似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科学的兴起与细分,人们、包括学术界在内,对于他们无法理解的东西,或者不能从物理层面重复证实的东西,不是把它们从原来研究的东西内剥离出去,就是把它们束之高阁。学术界如是,科技界更如是。
近代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的观点,似乎代表了大部分现代人的看法。他认为:“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 (Surpass)* 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科学更确切来说是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发展的学问。它研究范围,只集中在物理学的范畴以内。科学并不包含精神方面的研究。我们的科学家们都有共识,人类目前所发现的物理或物质部分只占有宇宙 (物质) 大约5% 左右。试图以物理科学的角度去判断、去解释存在的所有事物,其结果不言而喻。
笔者认为,元学 (即玄学或形而上学) 是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
不少先贤都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
笔者认为,哲学、元学、神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为:”哲学乃知识之母;元学为哲学之始祖;科学与神学乃为元学的分支”。
笔者不敢给这些学科莽下定义,但可以给出有趣的个人见解:
- 科学 – 是人们使用的物理方法,试图去验证 (Verify) 世间万事万物;
- 神学 – 所有超乎确知 (Definite) 以外的神秘学说与教条,一律被冠以神学之名、束之高阁、并摆上神坛 (No Man’s Land);
- 宗教 – 是形变 (Distorted) 的信仰,使人们误以为只有上帝才能救赎世人, 而它们则是代理;
- 哲学 – 乃先贤们提倡,通过思考 (Thinking) 的方式,去探索生命的真谛;
- 形而上学 – 先贤开们早已发现 (discovered) ,精神与物质共存。
不幸的是,后两者的结果是一起被摆入无人之域。其实,所有的知识就如江、河、溪、涧一样,最终汇入智慧的大海。我们不应该偏爱任何单一的学科或理论。
至于 “形而上学” 的中文译名应否改为 “元学”,还是 “元物理学” -还是留给后人去思考吧!约定俗成。在 “Metaphysics” 翻译还没有广泛接受为 “元学” 之前,笔者还会同时使用 “元学” 、”玄学” 和 “形而上学”。
笔者所提倡的 “元学” 乃回归先贤们所创哲学的初心 – 由爱而生的智慧。它应该可以解释存在的一切!
为什么开讲元学?
开讲元学,除了开篇所述三个主要原因外,还有另一个因素就是时机。对于人类来说,我们正处身在一个凤凰涅槃重生的阶段中,笔者感应到时机已成熟 -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已经一应俱全。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藉由讨论元学,从而引导人们把专注力从三维的视角转移到事物的本质上,诸如:宇宙的本质、人的本质、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自然与环境、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等等。
一. 分享自己所悟、所学
笔者亦是凡夫一名。有幸在因缘际会下顿悟了。当自己决心建立花心思网、并开始分享所悟、所学的那一刻起,我开始得到了包括大天使在内的天使与指导灵们的显化,并以不同的方式,让我接触到 “元学” 知识。有兴趣的朋友,请参閲花心思网 “我是谁?” 和笔者的个人简介。
我们的身体与这个宇宙无异,都是由物理和精神元素组成。 灵魂、经络、脉轮属于精神部分。 如果人类忽视这些精神元素,我们就无法继续了解宇宙;同理,若然人类仍不了解灵魂的目的,就无法真正地了解人生的目的与生命的意义;我们的精神演化更无从谈起。
- 多重宇宙,和平衡宇宙与人的身体一样,它们都是相互关连、相互依存、相互重叠的。
- 造物主或本源创造了恒星、行星;并与造物者们合作创造了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事物。
-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合作造物者。灵魂只来自于造物主本身。
- 理则乃造物主和合作造物者的统称;恒星为子理则;行星和人同为子子理则。
元学所包含的非物理部分,比如说,笔者准备分享的 “天、地、灵、人” 的真相,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并非现代科学常用的验证方式能够实现的;也非从神学的教条里能找到有系统的答案。只有通过元学的啓发、哲学上的思考;最后,还需自己亲自去寻找无处不在的真相;去探索生命的真正意义。
觉察、觉知、觉醒和觉悟,是每一个人(灵魂)必经的路径。只是迟或早的问题。
作为人类,我们生活在第三密度世界,我们被训练为 “线性思维” 的模式。 我们总是以 “上或下、高或低、好或坏……等等” 来判断事物。 语言与文字本身也是在我们的现实中创造的产物,因此,它不能完全表达,来自其它现实的事物。
笔者认为,除非我们能够以与生俱来的 “上帝视角” 去观察事物,否则,我们人类仍将被限制在 “三维视角” ,如线性思维模式的框框里 (学者和科学家们也不例外)。 那么,如何才能够开拓我们视野呢?许多关于宇宙奥秘的疑问,其答案早已藏身在其 “元学” 之中。
笔者以一句蔽之:“凡事先思,俗也;凡事先心,悟矣”。
二. 埃里克元学院 (ERIK ACADEMY)
埃里克元学院是 ERIK ACADEMY 的暂定译名。该学院,是以大天使 Erik Medhus 的名字命名,它仍在筹建之中。学院的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元学、灵疗、灵通、催眠、占星、命理、道学、儒学、佛学、哲学、一的法则等科目。授课者除了常人外,还包括大天使与世人熟知的先贤和哲人们。至于如何授课,请原谅笔者暂且卖一个关子。
笔者的初心,是从花心思网开始,逐步兑现的。有幸成为讲者之一,欣喜之余,未曾忘记一直以来支持笔者友侪与读者们,让你们先睹为快,乃笔者表达感恩之情的其中一种方式。藉此,笔者对自己的指导灵、天使、先贤、友侪、和志愿者们脱帽致敬!
三. 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共同的地球正处在从第三密度,过渡到第四密度的密度转换过程中。地球大重构 (the Great Reset) 正在进行时之中……大重置后,劫后余生的人类,犹如凤凰一般,将在灰烬中涅槃重生;并迎接阿尔法地球的诞生。了解更多……>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人祸与天灾仍然会延绵不断。无论是政治、经济、民生都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革。人们会愈来愈感到无助、失望与空虚。寻找精神上的慰藉变得愈加强烈 –此时此刻,正是与正在寻求真相的人们, 分享神圣智慧的恰当时机。
笔者只是巧合地做好了准备, 并主动地成为了众多谦卑信使之一。
顺提,在准备讲座的同时,笔者也着手开始了 “访谈” 节目。第一个被访的嘉宾,正是新晋大天使埃里克 (Erik Medhus)。随后,笔者还有会访问曾经影响人类进程的先贤、风云人物、外星人和天使们。
有兴趣者,请留意节目播出预告。
第三密度特征:灵性封印
人类无法轻易地了解宇宙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帝在第三密度的设计上,智慧生命(如人类)一出生就自带有一个在意识上的 “灵性封印” (又名:神秘罩纱、精神失忆症)。第三个进化阶梯中的智慧生命, 如人类必须通过提高意识,从而打开这个灵性封印;才能攀上下一级进化阶梯。了解更多……>
如何打开封印?
真正地认识和了解自我,才是灵魂选择在地球上行走的途径; “沉思 (Musing)” 乃冥想里的主动式冥想方式,也被称为 “白魔法” -它可帮助开拓我们视野;乃揭开 “天、地、灵、人” – 这神秘罩纱的最佳工具之一。了解更多……>
“爱” 是解开精神封印的唯一密码。
当我向大天使 ERIK 提出自己有开讲形而上学的想法时,ERIK 不但鼓励我,还主动帮助我学习自动书写。Muse 就是大天使埃里克建议使用的字眼。您可以把它理解为 “深思熟虑”; 而形而上的理解则为 “沉思” – 因为,它不是智力上的思考,与思维能力无关;而是关于冥想和与无限智慧能量链接,与意识层面相关。
自己有幸通过冥想,取得开啓这所知识宝藏的大门的钥匙,之后获益良多。
我希望能够与正在寻求真相的朋友们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获取这把钥匙的方法 – 这就是米乐夫开讲形而上学的初衷 – 开讲为名,分享为实!
……
爱与光
米乐夫子
无限造物主的谦卑使者
……
注释
笔者有一习惯,一旦有灵感、或写好一篇文章后,多与三两知己分享。笔者相信 “三人行,必有我师” 之说。无论是他们的欣赏、建议、争论、甚至是批评,总会给我鼓舞、灵感或啓发。令我收获良多。无以为报,藉此感谢!
当我发现一些词汇、翻译观念上存疑之时,如:维度、形而上学, 尤其是,要增/改词汇,如:宇宙元、元学 等,我的法学家友人认为,一旦触碰到学术前沿某一点上,如履薄冰。其实,笔者关注点旨在观念上,而非学术上。
以下注释,便是他们提出来的:
注释一,法学家友人閲读上述一文后提出:作者计划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中英文双语在埃里克学院作形而上学的演讲,这引起了前者的术语问题。 涉及这个话题的中国着作不仅稀少而且古老。 诸如《道德经》等历史悠久的典籍,大约可追溯至 25 世纪以前,其文字风格不易为当今读者所完全理解。 因此,文章内容和标题、所用名词、字汇等,需要略加诠释。内容上,我们已不觉走在本科目前沿,故如履薄冰,在现代汉语中作探索之旅。
注释二,友人还留意到,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使用了 “超乎/越 (Surpass)” 一词。似乎是,既迎合大部分现代人的看法;也给未知领域埋下伏笔。可谓深藏不露。
注释三,另外,有学者友人閲读上述一文后亦提出,大意是,我们是否应给 Metaphysics 另一译名,比如说,”元物理学”。笔者的确认为,形而上学不应该归类到哲学之下的一个学科,而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否则,这个学科就会永远停滞不前。如果,形而上学,已经有了不可更改的定义,那么,很有必要重新设立并定义一门新学科:元学 (Metasophy)。
鉴于目前学术界对于哲学和形而上学,的确已经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观念与事实,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术语,如元学(Metasophy),来表达介于灵性与形而上学之间的一种理论或知识,相信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至于它是否应该并摆在各学科之首,还是留待后人定夺吧!在笔者看来,只要人们留意到 “Meta” 包含了 “根本、主要” 与 “超越” 的意思,而 “元学 (Metasophy)” 能够表达超越传统智慧,失真最少的一种理论,于愿足矣。
相关:米乐夫子简介 | 我是谁? | 我是米乐夫子 | 我的开悟经历 | 我的开悟体会 | 开悟方法与判别 | 我与灵魂有约 | 认识自己的指导灵 | 打开天眼一些不为人知的奥秘 | 元学、元智学或元哲学 | 元学理论出自何处?
Article Comments